原標題:
“冰雪凈聰明 雷霆走精銳”:云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5周年回眸記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昌云
序篇
如果以云南省委時任主要領導在中央《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上給云南省總時任主要負責人作出的批示為標志,那么,云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序幕于2017年4月19日正式拉開——
從那天起,云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時間”就開始了!
從那天開始,截至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撰寫本文,“新時期云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下簡稱“產改”’)走了整整5周年又二個月。
“總結過去5年,云南‘產改’有些什么成績呢?我來梳理一下,”省總副主席金勇說,“大的亮點來自四方面:制度機制、組織保障、改革舉措、基層實踐?!?/P>
按照分工,金勇擔任“省新時期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在省總領導班子中,他負責“產改”最具體。
他說,云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制度機制方面有5個亮點,“寫入《云南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制定出臺《云南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列入省政府重點工作、實施改革掛鉤聯系基層機制、成立省委新時期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P>
“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副書記出任,副組長則分別由省總主席和省政府副省長出任?!?/P>
組織保障方面也是4個亮點,“開展督察考核、完成統計調查、加強輿論宣傳、加大經費保障?!?/P>
改革措施方面有三個亮點,“實施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抓牢思想政治引領工作、鼓勵產業工人創新創造?!?/P>
基層實踐方面則有5個亮點,“玉溪市‘四項措施’強力打造云南改革樣板;紅河州提出改革‘五有、四明確、三到位’規范標準;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建設云南省產業工人技術技能培訓基地;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暢通產業工人成長成才通道;順豐洱海環??萍加邢薰緢猿忠揽柯毠?、為了職工的發展理念?!?/P>
金勇介紹的這些情況,由于高度概括,自然看不出過去5年云南省總的一些細節,而細節往往才最有魅力。
回溯云南省總過去5年推行“產改”的斑斕過程,十分符合杜甫的兩句詩:“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高明的智慧設計加持精干的隊伍和凌厲的做派,一件看上去艱難無比的改革大業現在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總趨勢是——
前期華麗破題,現今蔚然可觀,未來奏凱可期。
高屋建瓴篇
金勇作為黨組成員,出任“產改”協調領導小組辦的常務副主任,接管“產改”,是2019年6月的事,接手后,他深深感到來自省委對“產改”工作的兩個層次的高位推動,是云南“產改”所以風頭強健、進展迅速、成效斐然的根本原因。
“所謂兩個層次的‘高位推動’,我理解,”金勇說,“一個是直接來自省委領導的偏重于‘道’這個層次的大力推動,比如召開全省性涉及諸多部門的各種高層級會議、出臺綱領性指導性的文件,尤其是出臺《云南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寫入《云南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開全國之先河?!?/P>
“另一個是偏重于具體舉措層次的推動,也就是傾向于‘術’這個層次的大力推動,代表人物就是我們省總的王樹芬主席?!?/P>
金勇介紹的關于“術”這個層次的大力推動,主要是指出任省“產改”協調領導小組首席副組長的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王樹芬三年來的身體力行。
“2020年7月,她帶隊深入各產業、企業、地區調研‘產改’,2021年一年,她先后召開了5個有關‘產改’的會,涉及三個片區、一個國企、一個民企,2021年9月,云南省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專題培訓班在濟南正式開班,她親赴培訓班講話,通過她身先士卒的努力,帶領大家搭建改革體系,產生了109項機制措施?!?/P>
對來自高層領導的“高位推動”,作為事務性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一線部門的首要責任人,省總勞動和經濟工作部部長陳欣韜同樣感觸很深。
據陳欣韜介紹,2017年4月,云南“產改”發令槍響,打那以后5年多來,省委始終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統籌推進,迅速出臺實施方案,8次研究改革工作,在全省產改“十四五”規劃和《云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21—2030年)》中,把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納入黨管人才總盤子,同研究、同部署、同培養、同落實。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改革“十四五”規劃,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出席“數字工會”建設簽約儀式。
“成立了由省委副書記擔任組長、省總主席和副省長擔任副組長的‘省新時期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親自帶隊調研改革工作,主持召開全省改革座談會、推進會,每年聽取上一年度改革情況、研究部署下一年度改革計劃,強力推進改革,這里面,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我們省總主席王樹芬是協調領導小組當然的副組長,”陳欣韜說,“全省16個州(市)和129個縣(市、區)、35家省屬和中央在滇企業全部成立由黨委領導的改革機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為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P>
在省委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動的事例中,金勇對時任省委副書記兼省“產改”協調領導小組組長、現任省長王予波印象很深,“他擔任省委副書記時分管群團工作一年半,凡是涉及‘產改’,他都是親臨一線、親自調研,2020年底,他最后一次參加全總有關產改的會議,之所以說是‘最后一次’,是因為此時,身為省委副書記的他已經出任了省政府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即將當選省長了,就是說,這么重大的工作變動,絲毫沒有影響他對云南‘產改’工作的高度重視?!?/P>
“后來接任組長的省委領導莫不如此,”省新時期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云南省總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孔貴華介紹說,“比如省委副書記石玉鋼擔任組長后,狠抓‘產改’工作,今年1月,云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云南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十四五’規劃》,在省委、省政府‘兩辦’之外,還有來自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系統的19家相關部門,以及全省16個州市的黨委、政府,37個部門共同發力,全面推進云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P>
孔貴華言及的這部《規劃》提出了云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具體目標:
到2025年,新培育100名云嶺工匠、300名云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350名首席技師,400名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高職在校學生人數增加28.4萬人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25萬人以上,全省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行動,累計培訓500萬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總量達到500萬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5萬人以上。
《規劃》還明確了云南“產改”的5大舉措:“不斷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引領、深入開展產業工人建功立業活動、全面推進產業工人素質提升、切實推動產業工人地位提高、持續推進產業工人隊伍發展壯大?!?/P>
而且,《規劃》這5大舉措逐一對應設置量化指標專欄,改革任務逐一分解到成員單位,確保任務落實有單位、落地有標準。
“一句話,《‘十四五’規劃》就是2021——2025這5年確保云南‘產改’推深走實進一步產生成效、贏得‘產改’勝利的‘小憲法’,它對云南‘產改’的綱領性指導和保障作用,無論怎樣肯定它,都不過分?!苯鹩抡f。
孔貴華介紹說,省委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統籌推進,迅速出臺實施方案,先后7次研究改革工作;在“十四五”規劃和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中,把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納入黨管人才總盤子,同研究、同部署、同培養、同落實,全省16個州(市)和129個縣(市、區)、35家省屬和中央在滇企業全部成立由黨委領導的改革機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牽頭協調、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在高位推動的大前提下,省總十分注重整體聯動,省總切實承擔起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責,發揮好牽頭抓總作用,主動爭取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抽調骨干力量組建6人工作專班,加大經費投入(2022年預算安排42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每年召開辦公室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保障改革工作順利開展?!彼f。
“因改革需要,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從最初的11家充實到15家,共同建立健全定期會議、信息互通、研究會商、聯合調研、掛鉤幫帶5項機制,多次聯合開展一線調研和指導督促,合力抓好各地各單位的改革。在省總牽頭下,組織開展全省大調查,發布《云南省產業工人隊伍狀況統計調查報告》,掌握產業工人的規模、結構、技能等情況,為推進改革奠定堅實基礎,”陳欣韜介紹說,“組織各成員單位、州市和省級產業系統公司、部分試點的改革負責人進行脫產專題培訓,有效提升了大家的改革能力,制定出臺涉及改革的政策時,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廣泛征求其他成員單位意見建議,發揮相關單位的優勢和職能,提高了各方參與改革的聯動性和深度?!?/P>
此外,云南“產改”一開始,就特別強化調研督導。
金勇說,“改革啟動之時,報請省委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臺賬,2020年,由省委深改辦牽頭、省總參與,對全省改革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項督察,全面總結亮點成效,梳理出6大方面的問題清單,督促各級狠抓整改,次年,對整改情況開展全面‘回頭看’,確保全部問題整改到位?!?/P>
孔貴華介紹說,省總連續4年將“產改”列為調研重點課題,組織成員單位開展聯合調研,“2021年,樹芬主席親率各成員單位深入企業、職業院校、工業園區開展大調研,召開滇西、滇南、滇中、國有企業、非公企業5場現場調研座談會,探索總結了‘問題導向、制度先行、注重示范、企業主體、各方協同’的改革經驗,強化了全省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改革合力?!?/P>
“在各方大力推動下,全部州(市)黨委已把改革列為督察事項,部分縣(市、區)黨委還將改革納入綜合考評項目,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彼f。
落地生根篇
按照2021年8月大理州總工會積極推動出臺的《大理州非公企業職工學歷提升、職稱晉級和創新成果激勵辦法(試行)》、《大理州非公企業職工健康體檢補貼實施辦法(試行)》等兩個《辦法》,大理州的非公企業職工受惠匪小。
“州總積極推動這兩個《辦法》的出臺,簡單地說,就是非公企業的職工可以在學歷、技能、創新有獎勵,體檢有補貼,”大理州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李福禧介紹說,“具體就是對非公企業職工、工會會員年內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晉升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的,年內獲得發明專利的以及獲得‘五小’創新成果的,給予400到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獎勵,同時,對非公企業職工體檢以補助的形式加以激勵,助力非公企業建立職工體檢制度?!?/P>
按照兩個《辦法》,自今年1月起,大理州對依法建會、組織健全、按時足額上繳工會經費、履行工會職責的大理州非公企業,工會會員年內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專、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學歷,分別一次性獎勵1000元、1500元、2000元和3000元;晉升為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并取得人社部門或國家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分別一次性獎勵400元、1000元、2000元和3000元;通過創新活動年內獲得發明專利,且專利權屬明確、專利及其產品符合國家和省州環保政策的,給予一次性5000元獎勵;獲得州級、省級、國家級“五小”創新成果的,分別一次性獎勵1000元、2000元、3000元。
同時,由大理州總工會對涉及的非公企業職工授予頒發“大理州xx年度知識型職工”、“大理州XX年度技能型職工”、“大理州XX年度創新型職工”、“大理州XX年度‘五小’創新型職工”等榮譽稱號。
此外,州總還以補助的形式,激勵非公企業建立職工體檢制度,著力維護職工健康權益。
李福禧介紹說,此項福利政策面向州內已建立工會組織并依法繳納工會經費的非公企業,要求滿足條件的非公企業于每年10月底前組織本企業工會會員到國家二級甲等以上的醫院或專業醫療機構開展健康體檢工作,州、縣(市)工會將對符合條件工會會員予以每人每次補助100元。
“我們5年前成功推出馳名全國的困難職工解脫困工作‘祥云樣本’,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大理州也不能落后,省委和省總大力推動‘產改’,大理必須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大理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總工會主席王正林坦承,大理州總推出兩個《辦法》的改革,是州總在云南省總大力推動“產改”的時代大潮中,結合大理實際,為云南“產改”貢獻的一朵“浪花”,“下一步,還將積極作為,力爭有更大的貢獻?!?/P>
而在洞察云南“產改”工作全局的金勇看來,可以和大理州頡頏比肩的先進點位就更多了。
“在2018年11月全省確立的首批8個示范點帶動下,各地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積極響應,全省目前累計創建300多家產改示范單位,”金勇介紹說,“截至2021年10月,累計創建省勞模創新工作室125個及聯盟5個、云嶺工匠創新工作室85個、職工技師工作站81個和創新工作室120個,不斷掀起產業工人創新創造熱潮,廣大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8300余項,實施6300余項,取得創新成果4200多個?!?/P>
“全省129個縣市區、36家省級產業系統公司均已全部出臺了改革實施方案,建立了改革領導機構,各地各企業積極投身改革實踐探路,各項改革創新的舉措正在穩步推開?!彼f。
取得這些成績,金勇說是“來之不易”,“這四個字不是套話是心里話,過程中不僅僅是工作的辛苦,還要解決一些人的糊涂認識?!?/P>
“‘產改’一開始,一些人思想認知有誤區,”金勇坦承,“一個大問題就是,‘產改’到底是不是工會的本職工作?因為‘產改’涉及面太廣,各級黨委、政府、國企、非公企業都在里面,到底誰才是牽頭的責任人?尤其是涉及政府資源的分配利用,比如教育資源的分配利用,沒有政府主管部門配合,顯然不行,因此有的同志就認為‘產改’至多和工會有關,但不是工會的主要工作,工會更不是責任主體?!?/P>
“我們領導班子在樹芬主席、貴華書記的帶領下,首先形成共識,大家通過學習討論認識到,簡單一點說,就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這10個字的名頭,就百分百天然是工會的工作,工會就是‘產改’的責任主體之一,更是推行‘產改’的牽頭人,同時,經歷過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我們也認識到,‘產改’是一項大系統工程,絕對不是工會一家可以單打獨斗完成的,必須緊緊依靠黨委領導、政府指導并調配資源予以配合,同時要爭取得到各級各類企業發自內心的衷心支持,加上各級工會的艱苦努力,才能達成目標?!?/P>
“換句話說,工會在‘產改’過程中,必須成為主導、主理、主要角色,這個問題到2020年下半年就解決了,大家的認識統一了,堅定地認為‘產改’就是工會未來幾年的主要工作之一?!?/P>
金勇認為,實現這種認知轉變,王樹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樹芬主席當時不僅利用各種機會反反復復給大家宣傳中央和全總的決策,擺事實講道理,而且她親力親為,除了馬不停蹄連續調研,召開多個片會,到任何地區任何產業,總是垂詢并指導‘產改’工作,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良好氛圍,把大家引導到對‘產改’的深刻理解和結合各自實際的推動實踐中,這其中,省總在她的指示、指導下創建示范點的作用和影響十分巨大?!?/P>
創建“示范點”是云南省總在“產改”工作中積極響應全總的一項出色舉措。
金勇說,“全國分兩批創建了23個示范點,云南的曲靖市麒麟職業教育集團有幸入選,以此為代表,云南形成了28個省級示范點,這里面,云南電網技術工人創新創造發揮大作用、云南建投貫通職業資格市場認定、云天化創建‘六型班組’、昆鐵視職工為明星、大理順豐洱海環保讓產業工人努力有目標,發展有方向等做法,令人矚目?!?/P>
“2021年,省總對全國試點曲靖市麒麟職教集團補助產改試點專項工作經費50萬元,2022年對省級28個示范點補助產改示范點專項工作經費420萬元,玉溪、大理、紅河、普洱等州市,每年投入改革專項工作經費200萬元以上,支持包括示范點在內的改革重點工作,有力推動了改革穩步實施?!?/P>
“目前,各州市、省級產業系統公司共創建示范點551個,構建起‘全國改革試點為標桿、省級示范點為帶動,各級示范點為支撐的改革示范體系’?!?/P>
這個過程中,王樹芬要求省產改辦直接抓好全國試點單位的試點工作指導,帶領省產改辦相關人員于2021年7月赴曲靖市麒麟職業教育集團對開展實地調研,指導其進一步明確改革思路,完善改革方案,分析研究試點困難問題,推動形成曲靖市黨委、政府重視支持全國改革試點的良好工作格局,同年6月至8月,她又親自帶隊,組織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工商聯等改革成員單位,對包括部分省級示范點在內的地區和單位開展實地調研,分別召開了滇中、滇西、滇南、國有企業、非公企業5場研座談會,交流示范經驗,明確了“問題導向、制度先行、注重示范、企業主體、各方協同”的改革思路。
至于出任“省新時期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云南省總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孔貴華,要么單獨,要么陪同,前往各地區、各企業調研指導“產改”,那叫一個密集!記者粗略統計,僅2021年3—9月,他就分別到云南電網、西南銅業、東航云南公司、一心堂藥業、滇中片區、武定、云紡、楚雄州等8個企業或地區調研指導“產改”。
半年中,孔貴華在省內東奔西走、北上南下數千公里,用“風塵仆仆”來定義,殆非虛言。
再如金勇本人,他作為“產改”協調領導小組辦的常務副主任,因為具體分管“產改”,自然跑得益發密集,用他和工人日報記者交流時自己打趣自己的話說,那就是:“我也耳火耳火(忠心耿耿)的苦干了?!?/P>
如前所述,“高位推動”這四個字在云南“產改”5年多的工作中,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它是省總領導班子成員以及全省工會干部用難以計數的櫛風沐雨的奔波來書就的。
成就斐然篇
“要說成績,沒有數字還真說不清楚,盡管數字枯燥?!?/P>
省總勞經部部長陳欣韜說,過去5年,省總根據國家發展等重大戰略,制定《云南省勞動和技能競賽規劃(2020—2022年)》,開展鐵路建設、滇中引水工程、金沙江流域水電工程等近20項全國引領性、省級示范性勞動競賽,舉辦50個工種的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和40項職業技能競賽,形成四級聯動的大競賽大練兵體系,每年均有超過百萬職工參與競賽,“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一金一銅’好成績,實現云南選手征戰世界技能大賽的金牌、獎牌‘零突破’?!?/P>
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出臺實施云南省職工創新項目補助資金及創新成果評選獎勵管理辦法、加強“五小”活動的意見,舉辦全省職工創新成果展,累計創建省勞模創新工作室145個及聯盟5個、云嶺工匠創新工作室85個、職工技師工作站81個和創新工作室120個,涌現出一批懂技術會創新的先進典型,引領廣大產業工人投身創新創造熱潮,2021年,全省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達6萬余項,開展技術革新7000余項、發明創造3000余項。
“然后就是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她說,“2018年以來,全省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54.36億元用于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等;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不斷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建成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11個、省級39個,16家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19至2021年,從失業保險基金中籌集28億元,強力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組織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108.34萬人次,構建起以培養第二產業技能人才為主、向第一三產業延伸,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深入推進企業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改革,認定270多個企業職工培訓中心,102家企業可自主開展職業技能評價?!?/P>
再是對產業工人中的高技能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大力實施“云嶺英才計劃”、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在“千人計劃”中設置“產業人才”專項、在“萬人計劃”中設置“首席技師”“產業技術領軍人才”專項,最高的可獲100萬元工作經費支持;推動將技能人才納入興滇人才獎評選范圍,6位高技能人才獲獎;廣泛培育選樹“云嶺工匠”“金牌工人”“首席員工”等技術技能帶頭人,涌現出一批“大國工匠”“最美職工”,“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已達130.33萬人,比‘十二五’末增加54.44萬人?!?/P>
“產改”的大課題中,有一個著力提高產業工人包括政治地位在內的社會地位的“必須”內容,因此云南的黨委、人大、政協加強對產業工人的政治性吸納,“在企業中優先發展產業工人黨員,近三年共有1.66萬名產業工人入黨;落實產業工人在‘兩代表一委員’中的比例要求,目前省黨代表中有產業工人代表29人、省人大代表有15人、省政協委員有6人;各級工會領導機關配備一線職工勞模兼掛職副主席231名,優秀產業工人以兼掛職的形式,參與群團組織領導工作的比例不斷提升,大力選樹產業工人中的先進典型,在全國和省勞模推薦評選中,產業工人分別占到企業職工和其他勞動者的48.7%和50.6%,不斷增強產業工人自身榮譽感、社會認同感,著力保障產業工人民主權益,深入推進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建設,4.7萬多個單位建立職代會制度,4.77萬家單位施行廠務公開,全省企業有職工董事2151人、職工監事2168人?!?/P>
在省總領導看來,現代社會條件下,職工的經濟收入,不完全是純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地位高低的經濟角度體現,因此,他們著力提高產業工人經濟地位,將技能人才作為七類持續增收重點群體之首,列入《云南省激發重點群體活力推動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實施方案》加以部署實施,與此相關聯的是,云南“產改”十分注意暢通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陳欣韜介紹說,“2019年以來共44952名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實現發展貫通?!?/P>
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全省實施“已經實現組織覆蓋的,著力加強工會服務,暫時無法實現組織覆蓋的,先服務職工再發展會員、先工作覆蓋再組織覆蓋”工作,最大范圍把產業工人吸引到工會組織中來,2021年,新建會企業2300余家、發展會員8萬余人。重點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轉、調、穩、培、創”5項工作,通過駐長三角、珠三角11個工會“娘家人服務站”、94個人社工作站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加強省內崗位調劑,緊貼產業抓培訓強技能,加大創業扶持,2021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558.19萬人,有力增強了產業工人主體力量。持續穩步擴大職業教育規模,目前,高職院校招生專業1299個、全日制在校生31.43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年度招生32.97萬人、在校生75.94萬人,技工院校在校生17.04萬人、開展社會化職業培訓31.45萬人次,進一步充實了產業工人“后備軍”。
這些用數字構成的成就的后面,是云南省總舉全會之力的辛勤付出,著名詩人泰戈爾有詩句云:“謝謝火焰給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執燈的人,他是堅忍地站在黑暗當中呢?!?/P>
顯然,在云南“產改”的宏大敘事中,以省總為代表的云南工會,就是為職工福祉而“執燈”不輟,以溫暖的光芒,慰藉廣大職工的那個大寫的“人”。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