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引題)
立足職業教育打造“青年政治”特色品牌(主題)
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6年來首次修訂,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近期,北京市發布《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如何立足職業教育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技能型人才,是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以下簡稱“北青政”)立足新時代,站在發展新時期,面對新教育對象,要破解的重要課題。近年來,學院深化思想政治工作,通過一種精神、三個階梯、六個維度,構建“燧石工程”青年政治特色教育品牌,培養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強、有一技之長的技術技能型先鋒青年人才。
燧石精神
青年政治特色精神內核
“燧石精神”高揚五四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秉持“開拓創新、勇于擔當”的改革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追求“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其精神核心是“愛國奮斗”。寓意青年學子在愛國主義教育中錘煉成長,在職業教育中淬煉匠心,迸發出新時代“愛國奮斗”的青春光芒。
“燧石精神”與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成長同行。1956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團校創建,五四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是鮮明辦學底色。1986年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成立,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院名,寄托了對改革開放初期青年政治人才培養的殷切期望。學院建院之后明確了職業教育類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自覺融入專業建設、職教探索,豐富了學院人才培養的精神內涵。進入新時代,學院共青團改革之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面對“生逢盛世,共享機遇”的新時代青年,學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著力培養能夠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技能新人。2019年起,在“我和我的祖國”“使命在肩、奮斗有我”“永遠跟黨走”“一起向未來”“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等主題教育活動的推動下,在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時期,以“愛國奮斗”為核心的“燧石精神”更加深入學生內心,學院青年政治特色更加明晰。
成長階梯
進階型青年政治教育模式
“愛國奮斗”教育是一個持續深耕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院按照職業教育三個年級學生特點,堅持三年一貫制,牢牢抓住課堂、舞臺、社會、網絡四個陣地,按照“知-情-意-行”的教育規律,通過課堂鍛造、文藝鑄魂、實踐磨礪、網絡引導,實現思想政治工作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擔當,構建起了進階型青年政治教育模式。
一年級學生剛剛完成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身份轉變,從成長角度來說需要夯實理論基礎,從職業教育規律來說也需要掌握職業素養和基本理論。青年政治特色教育牢牢把握了“課堂”這一育人主渠道,堅持從“認知”起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二年級青年政治特色教育進入“情感”教育階段,采用文藝表演的方式,把“愛國奮斗”放在校內的舞臺上,師生同臺、共同演繹,完成“愛國奮斗”的藝術體驗和表達;三年級,理論與技能傳遞到達了一定程度后,需要“行動”支撐,推動青年政治教育落到實處。學院幫助每位學生在實踐中錘煉三種精神,即奉獻精神、工匠精神和協作精神;用青年參與的網絡議程設置引領青年,發揮青年在青年政治素養教育中的主導作用,是貫穿在北青政學子三年中的一條特色教育線。
育人維度
全方位培養青年政治素養
1.文藝思政,展現愛國青年初心
“燧石精神”之根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為從根本上解決思政課“配方”陳舊、“工藝”粗糙等問題,2019年學院啟動了講述共青團史的音樂劇《燧石》創作,力圖通過跨越百年時空青年的對話,讓“00后”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再深一步、再實一些。音樂劇以文藝思政的方式講述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后,鄧中夏、高君宇等進步青年在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釗、陳獨秀的引領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毅然選擇為國負重、為民前行的故事,大力唱響了五四精神中的愛國主義強音,展現了百年前青年愛國奮斗的初心。如今,音樂劇已經成為學院經典保留劇目,并衍生為文藝思政“金課”。
2.思政課堂,堅定青年理想信念
思政課是青年理想信念培育的主渠道。學院思政課堅持專業結合、小班教學、實踐感悟、平臺推動,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學院將思政課教師與專業掛鉤,強化“思政課+專業”理念,教師面向專業學生,依據專業特點設計理論重點、專業案例、討論話題、實踐項目等;持續將小班化教學作為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措施予以推行。60人以下的小班課堂維持在90%以上;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組織學生走進社會,在與國家的同頻共振中堅定理想信念;給課程搭建廣闊的交流舞臺。辦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分中心,搭建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青椒論壇高職序列平臺,讓教師們融入全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科研交流展示的平臺,在資源共享、交流展示中,切實提升課堂實效。
3.專業課堂,融入愛國奮斗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培養學生的青年政治素養是學院各專業多年來的普遍共識和集體行動。學院構建了北青政版中國故事匯。旅游英語專業用英語講述中國綠水青山故事;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講述中國敬老孝老故事;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用鏡頭記錄首都發展和青年奮斗故事……與此同時,學院還開發了中國故事實訓版。如為中國綠水青山中的景點撰寫飽含熱情的解說詞,完成中英文講解的錄制……每個專業從各自角度切入,采取不同方式,以小見大講述中國故事,以此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專業素養,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產生了高于預期的良好效果。
4.理論宣講,聚焦百年青年力量
理論宣講是學院青年政治特色培養平臺。2021年,學院獲批北京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燧石工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聚焦百年黨史中的青年力量,講好第二個百年奮斗征程上青年的愛國奮斗故事,是教育基地的核心任務。自2021年,基地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先后圍繞“英雄是怎樣煉成的?”“信仰的味道是什么?”“青年怎樣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如何走好新時代趕考路?”……精心打造“百年青年力量”宣講品牌,開啟“百年黨史·英雄力量”“百年黨史·信仰力量”“百年黨史·青年力量”“百年黨史·奮進力量”系列宣講。
5.貫通課程,提升青年工作技能
特色貫通課程是“燧石精神”融入學生的另一條通道。貫通課程包含全校青年政治素養貫通課程和二級學院青年政治素養貫通課程。全校青年政治素養課程包含思政課、人文素養課和新時代青年工作方法及技能課。思政課共12學分,含《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與法治》,學院在首都職業院校率先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并結合建黨百年開設《百年黨史與青年責任》課程。人文素養課以大學語文為基礎,延伸出《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等課程。素養課程中還包括新時代青年工作方法及技能課。
6.社會實踐,強化青年責任擔當
社會實踐是職業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平臺。參與國家大型活動的志愿服務工作、參與超大城市運行志愿服務、參與鄉村振興社會實踐、結合專業技能進行社會實踐是學院作為文科高等職業院校的社會實踐體系。思政工作與社會實踐全面結合,強化德技并修。學生參與北京冬奧會交通志愿服務,跟公交司機學習職業素養,磨煉把小事做好做精的精神;學生走進養老院實踐,在為老服務中,幫助老人創建身邊的積極老齡小世界;學生走進鄉村設計村史館、文化墻,用畫筆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文/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 程曉君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