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新時代首都發展(引題)
探索具有青年政治特色的高職教育之路(主題)
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回顧了首都70余年發展的進程和成就,從上世紀50年代的首都建設,到90年代的首都經濟,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首都發展,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新征程上擺在我們面前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大力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起步于北京市團校,在50年代開始的首都建設中培養了大批青年政治人才。學院創建于1986年,趕上了首都經濟蓬勃發展的春天,為首都經濟建設發展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是基本定位。進入新時代,學院如何立足首都高質量發展再啟航?如何順應職教改革的新要求,培養契合首都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高水平職業技能人才?近年來,學院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大課題中,探索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定位,通過布局調整、職教聯盟、校區合作等,不斷明確了新時代北青政職教育人的新路徑。
深度調研
找準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基層治理職業技能人才需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七有”要求,北京市提出市民“五性”需求。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的指示精神,找準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的人才需求,2017年以來,學院先后開展了四個層面的大型調研。一是圍繞“幼有所育”,調研學前教育、早期教育專業布局和產業契合度;二是圍繞“老有所養”,調研新時代首都養老產業人才需求,以及智慧養老、社區居家養老需求與標準;三是圍繞“社區治理”,調研超大型社區的居民發展需求與青年參與社區治理的模式;四是圍繞“社區黨建”,結合教工委“雙百行動計劃”,走訪、調查北京15個區133個居民委員會,訪談社區黨務工作者,描繪了新時代社區工作者的人員結構、工作重點與發展困惑。
通過調研,學院對超大型城市中基層治理的“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社區文化”“社區傳播”“青年組織”“社區黨建”“接訴即辦”等有了清晰的認識。學院通過務虛會、教學工作會、專業群建設會、高質量發展專題會、院長辦公會等深入交流研討,精確描繪新時代首都基層治理中的“基層崗位”“基本技能”“痛點難點”“治理案例”,為學院新時代人才培養明確定位、把準方向、立好標桿。
精準契合
培養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基層治理專業技能人才
黨的十九大以來,學院努力把青年政治特色與超大城市治理緊密對接,在原有機構設置、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育人模式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三級跳。
1.專業設置:做強“一老一小一青年,一文一技國際化”,設置六院一中心
2018年,學院貫徹全國和北京市教育大會精神,圍繞“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需要,特別是重要民生“五性”需求,明確了“一老一小一青年,一文一技國際化”發展定位,通過院系調整,成立了學前教育學院、青年工作學院、現代管理學院、信息傳媒藝術學院、國際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素質教育中心。聚焦“老有所養”,建立現代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精準制訂了“養老+”人才培養方案;聚焦“幼有所育”,成立學前教育職教集團,打造一集團一學院一幼兒園一批合作單位的育人框架;聚焦“青年成長”,構建青年工作教育體系,服務社區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建設;聚焦“全國文化中心”,構建基層文化傳播教育體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聚焦“工匠精神”,構建職業技能技術體系,打磨首都基層治理需要的智慧康養、青年工作、文創開發、網絡傳播技能等;聚焦“國際交往中心”,打造“絲路工匠”教育品牌,服務出入境管理、國際會議和賽事。其中,馬克思主義學院著力探索職業教育思政課教學模式,為北青政所有專業畢業生有責任、有擔當、愿奮斗提供了思想動力。
2.職教模式:做強北京學前教育職教集團,探索創新新時代職業教育模式
2018年,在市教委指導下,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牽頭,聯合80家北京市相關院校、幼兒園(集團)、科研機構、行業公司、出版單位組建的北京學前教育職教集團成立。近年來,集團按照“平等互利、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原則,為首都建成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貢獻了力量。學院也在集團教育模式下,2018年率先開辦北京職業院校第一個學前教育師范專業,近兩年為首都輸送了500余名幼兒教師。
黨的十九大后,學院進一步借助集團優勢,圍繞首都高品質民生需求,做好“七有五性”,將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向社區延伸。與將臺鄉政府合辦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附屬幼兒園,學院教師擔任園長和管理人員,學生入園學習實踐。與金融街教育公司合作,成立慧愛兒童早期發展學院,共同推進早教專業發展和托育事業健康發展。至此,集團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教學科研、行業服務一體化模式進一步深化。2021年學院成功獲批北京市職業教育“特高”項目“實訓基地(工程師學院)”,目前正全力推進爭取學前教育職教本科試點的工作,為新時代職業教育集團化創新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
3.校區聯動:做強“北青政——社區”建設模式,探索社區治理職教新模式
如何在新時代社區治理中找到職業教育的發揮空間,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職業教育新模式?學院地處望京地區,近年來不斷深化與望京街道的合作,充分挖掘社區治理中的難題,通過教學科研持續提供人力支持和解決方案。“北青政——社區”合作模式是涵蓋幼教、養老、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青年治理、黨建工作、思想引領等在內的多層面的工作?;谶@一理念,學院六院一中心和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推進合作,豐富合作內涵。學院建設青誠智慧康養產業學院,針對北京智慧康養的產業鏈、人才鏈和創新鏈,覆蓋居家、社區養老領域。養老專業學生在養老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再學習《社區資源運用與管理》,進入社區養老服務點,成為社區養老驛站的學徒,服務社區老人。信息傳媒藝術學院學生走進社區進行形象設計、文化營造、影像傳播,在建設社區網、社區報、社區兩微一端等社區文化陣地上貢獻力量。
創新突破
搭建高質量職業技能人才培育的四梁八柱
為保障高質量發展,2022年學院班子通過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學深悟透《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北京市《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組建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小組,擬定《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制定十項計劃:高職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專業集群建設創新、首批學前教育職教本科試點、五大特色集群產業學院創建、“百門金課”分層開發上線、引育并舉高端領軍人才強校、“青年+”社會培訓品牌推廣、青少年教育與發展智庫培育、“留學北青”國際化人才培養拓展、“智慧北青”云端一體化賦能。
學院為計劃實施搭建“四梁八柱”。“四梁”,即推動學院“十四五”方案落實、加快專業群建設提質培優、制定符合職業教育新發展要求的2022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推動學院制度機制優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八柱”即貫徹“新思維”、項目引領、人才強校、課程強教、合作共贏、融合發展、信息化建設和國際化發展,切實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此基礎上,構建“入學即入職、工學結合”的招生、就業、人才培養一體化的具有青年政治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以改革創新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文/北京青年政治學院院長 喬東亮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