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仕強 實習生閆羽樂
7月15日,在重慶市機械冶金工會2022年集體協商競賽決賽現場,一邊是“工會主席”領著3位“職工代表”有備而來,一邊是“公司經理”帶著3位“中管”嚴陣以待,他們不時低頭探討,不時理一理面前寫滿標記的材料,表情十分嚴肅,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火藥味”。
“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和國內小環境等因素等影響,公司擬在物流、基建、餐飲三個分公司,通過競爭上崗,三個分公司各減少管理人員50人,并對三個公司所有人員的工資(總額)降低20%,福利(總額)降低30%……”雙方坐定后,“企業方”率先提出公司做出減員、降薪及福利也是無奈之舉,同時,減少的比例也是經過行政部門多次商討的結果。
面對“企業”提出的方案,“工會主席”立馬予以回應到,“我們希望公司盡量不壓縮業務、重組分公司和減員;至于是否降低員工工資和福利或如何操作,需要公司權衡各方面……”
記者注意到,在近40分鐘的協商過程中,企業與職工雙方有針鋒相對,也有互相理解,現場氣氛也從“火藥味”十足,逐漸變為“和諧友好”。
據介紹,此次集體協商競賽由重慶市機械冶金工會主辦,旨在通過“以賽促訓”方式推動各企業協商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集體協商水平,提高協調勞動關系能力。競賽吸引了系統內35家單位,28支隊伍,共計120余名職工參與。
優秀協商員、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會辦公室主任李玉蓮告訴記者,此次競賽讓她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新時期工會工作特別是推進民主管理工作對企業、職工、社會的重要性,了解了工會干部應該具備的綜合素質,還學會了換位思考等。
“此次競賽對于工會工作者來說,更像是一次‘大考’。”李玉蓮介紹,競賽正式開始前,重慶市機械冶金工會給參賽選手進行了線上理論培訓,內容包括集體協商的十大意義、要點、工時制度等,學習完成后還要通過線上答題,檢驗學習成果。完成線上培訓后,還有線下的面授、實戰演練等環節。“這幾天盡管比較累,但很值得,學到了很多東西。”
優秀協商員、慶鈴集團的工會副主席翁雯靖坦言,她今年才接手工會工作,此次競賽讓她更加熟悉了工會集體協商的流程,也學會了在履行“雙維護”職責過程中的“談判”技巧,為下一步的工作開了好頭。
記者了解到,得益于重慶市機械冶金工會線上、線下等培訓、實戰演練等舉措,競賽中涌現出諸如李玉蓮、翁雯靖等一大批優秀的集體協商“談判專家”。
“推行集體協商工作,是改善民生的大局所需,是廣大職工的利益所系,是工會維權的職責所在。”重慶市總工會副主席孫玉濤表示,希望各級工會自覺把集體協商工作放到經濟發展大局和企業發展前景下去思考、去謀劃、去推進。希望參賽職工通過此次實操演練,真學真懂真用、敢談會談善談,切實把集體協商工作抓緊抓實,為推動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