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娛樂

發展再生稻 增產又增收

來源:安徽日報
2022-07-19 10:21

原標題:發展再生稻 增產又增收

安徽日報記者 羅寶 通訊員 苗竹欣

“這塊田里種的是一種兩收再生稻,現在頭茬稻正在孕穗拔節,8月中旬就能開鐮。”近日,在來安縣綠潤家庭農場,農場主葉世兵對記者說。

葉世兵是來安縣施官鎮賈龍村的種糧大戶,從2015年開始,他流轉了賈龍村周邊1500畝土地,種植水稻、小麥等傳統作物,同時選擇在部分田塊里種植早茬水稻。

2017年,來安縣開始探索利用早茬稻發展一種兩收再生稻。“頭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再收一季。”第一次接觸“一種兩收”種植模式,葉世兵便動了心,他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曬種、浸種、催芽……當年4月底,秧苗整整齊齊地插進了170畝早茬稻田里。8月初,第一茬水稻開鐮,畝產超過600公斤。10月底,二茬稻也開鐮收割,畝產近250公斤。

“頭茬稻8月份提前上市,每斤價格比常規稻貴6分錢,1畝地按600公斤產量算即增收72元;二茬稻生長期剛好避開了蟲期,不用打藥,且水稻灌漿期晝夜溫差大,米質更優,畝產近250公斤,能賣600多元。”兩季稻銷售完,葉世兵算起了賬,二茬稻每畝地只需投入追肥、收割費用約80元,這樣算來,種植再生稻每畝能增收600元左右。

“產量高、米質優、風險低、效益好。種再生稻,劃算!”葉世兵決定擴大再生稻種植規模。

今年,在葉世兵的農場里,再生稻種植面積達到350畝。

“全縣約有10萬畝早茬水稻,這部分稻田種一季、閑半年,非??上?。”來安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張勤向記者介紹,發展一種兩收再生稻,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增加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民增收。經過幾年時間推廣,今年來安縣再生稻種植面積已超過1萬畝。

“我們還在探索改進種植技術。”張勤說,2021年,來安縣新安鎮黃壩村楊陽家庭農場的6畝再生稻試驗田里,頭茬稻畝產700公斤、二茬稻畝產300公斤,實現了“噸糧田”。

責任編輯:柳陽

媒體矩陣


  • 中工網客戶端

  • 中工網微信號

  • 中工網微博號

  • 中工網抖音號

友情鏈接

中工網客戶端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

馬上體驗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_Chinese 国产在线观看_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电影_国产在线成人手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