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警方提示騙子的常用手段與防范要點(引題)
借招聘名義詐騙 都有啥套路(主題)
今晚報記者 呂獻峰 通訊員 王川
昨天,天津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隊長邵清霖就假借招聘名義實施詐騙的一些手段與防范要點為群眾進行提示,以免上當受騙。
主要詐騙手段
詐騙團伙通過電腦制作假營業執照或從別處購買假營業執照的方式,在網站上廣泛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引誘求職者投遞簡歷。然后,從中篩選出18至30歲尤其是在校學生的求職者,冒充招工單位電話聯系求職者應聘。他們會假冒招工單位人事管理人員,向應聘者虛構高工資高待遇,誘騙應聘者通過支付寶或微信掃碼繳納保證金,并設置“干滿××天”或“干夠××次”后才可退還保證金的門檻。而后又以“招工已滿、好工作不是經常有、可以調換工作”等為由欺騙應聘者,接著利用分散在各區的幾家公司,繼續冒充用工單位,虛構招聘信息蒙蔽應聘者,致使應聘者因無法從事與所求職位相符的工作而放棄求職。當應聘者要求退還保證金時,他們就以“未按照干滿××天或干夠××次”為由拒退費用,達到騙取保證金的目的。
常見套路
“每單任務只需5分鐘、任務酬勞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時,月收入輕松過萬元”這樣的招聘廣告在網絡上并不少見。這些基本上都是網絡招聘詐騙陷阱。不法分子以“活少、錢多、福利好”為誘餌吸引求職者應聘。發來的工作流程多半是要先支付一筆現金再等“刷單”類的工作,之后是求職者一次一次真金白銀的支付,卻從沒見到本金和傭金的發放。當受害者發現上當時,不法分子早已“人間消失”。一旦看到這種“天上掉餡餅”式的招聘信息,就要提高警惕,“刷單”類的工作大多為騙局。
警惕,從招聘源頭開始
一些不法分子在網絡上散布虛假招聘信息,聲稱公司資歷高、福利好,以吸引求職者。但當求職者真正進行面試時卻發現實際與網上發布的信息完全不符。而當求職者發現被騙并要求解約時,卻又被要求支付高額違約金,還有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陷入傳銷騙局。從正規、官方的網站上獲取招聘信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從源頭上避免被虛假信息蒙蔽雙眼。如果真的發現公司有疑似傳銷的行為,一定要馬上終止工作,并及時報警,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警方提醒,人們在網上看到的很多來歷不明的招聘信息就出自某些不法分子之手,他們假借收取線上簡歷之名,從求職者那里獲取大量個人信息。再進行販賣或直接進行電信詐騙,從中牟取不當利益。人們在網上獲取招聘信息和求職過程中,一定要選擇官方、正規的網站;投簡歷時注意查詢招聘公司的相關信息,對其真實性進行判斷,以免泄露個人隱私而導致損失。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