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東不是誰家的“后院”
7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任內首次中東行。此前,拜登在美媒撰文,高調聲稱將在中東大力開展外交攻勢,希望這次出訪能夠開啟更加充滿希望的“新篇章”。然而,實際結果遠未如他所愿。在以色列被網民吐槽,在巴勒斯坦遭民眾抗議,在沙特被記者質問,拜登此次中東之行接連碰壁、成果寥寥。
拜登匆匆到訪中東,主要目的有兩個——
一是控制油價。7月13日,拜登飛抵以色列當天,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CPI同比上漲9.1%,遠高于市場預期,為1981年11月以來最高值。而導致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持續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油價飆升。這已引發美國國內民眾不滿,成為拜登支持率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之前曾放出消息稱,拜登此行在沙特會見海灣國家領導人時,將致力于游說石油輸出國組織提高石油產量以降低油價。
二是拉攏盟友,施壓俄、伊。在俄烏沖突持續發酵、伊核協議談判遇阻的背景下,美國拉攏中東傳統盟友的需求更加迫切。拜登行前在美媒刊發的文章中表示,將聯合盟友“孤立”伊朗,通過外交和經濟壓力迫使伊朗恢復履行伊核協議。此外,7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將訪問伊朗,并與土耳其和伊朗兩國總統舉行峰會。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一直試圖避免在美俄之間“選邊站隊”,伊朗與沙特的關系也出現種種緩和跡象,美國急于拉攏中東盟友,爭取其支持與配合,以對抗俄羅斯和伊朗。
在美國的中東盟友們看來,拜登此訪是“臨時抱佛腳”,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正如巴勒斯坦和平與民主研究中心政策顧問納綏夫·穆阿利姆所言,美國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拜登此訪只是一場公關作秀。從拜登此訪的行程安排及相關表態可以看出,中東盟友的利益及訴求并不真正在其考慮之中。于美國而言,中東是其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支點,但不再被視為優先事項。
近年來,美國不斷減少對中東地區的投入,削弱對該地區的安全保障投入。美國的注意力已從中東轉向亞太地區。拜登政府上臺之后,第一項涉及中東的重大決定便是結束美國對沙特領導的打擊也門胡塞武裝聯軍的軍事支持。對于如今這番“重返”姿態,美媒犀利戳破真相——如果不是油價高燒危及連任,美國總統可能根本不會前往中東地區。美國當前想在中東做的事,與美國在其他地區做的很相似,就是通過拉小圈子,將盟友推上前線,然后自己從“泥潭”脫身。
事實上,中東國家早已厭倦美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做派,也早已看清美國只會帶來對抗與動亂。沙特媒體報道稱,在拜登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會晤中,穆罕默德告誡拜登,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價值觀,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別國的行為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推行“美式價值觀”的失敗即為明證,“沙特不歡迎美國的價值觀外交”。
中東不是誰家的“后院”。中東國家的戰略自主意識不斷增強,開始越來越多從本國利益出發制定外交政策,并普遍將求和平、謀發展作為主要訴求。當下,中東人民最渴望的是發展,最需要的是安全。國際社會特別是主要大國應該急中東人民之所急,幫助中東國家和人民解決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為此提供建設性助力,而不是相反。(嚴瑜)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