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娛樂

貴州省榕江縣:萬余名“新農人”助陣家鄉好貨

來源:貴州日報
2022-07-19 16:40

原標題:榕江大力培育本土電商主播(引題)

萬余名“新農人”助陣家鄉好貨(主題)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文仙 畢文君 楊鏡民

“好!好!好!”

說起該縣通過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培養鄉村直播帶貨人才,發展直播經濟這事,榕江縣平永鎮喬亥村53歲的劉念燕十分激動,連說三個好。

記者見到劉念燕時,她正和一群鄉村直播達人在平陽鄉小丹江直播民族舞表演。她身著民族服裝,手拿手機,自信地與網友互動分享。

她夸贊發展直播經濟的三個“好”包涵了三層意義。

第一個好是對自己:有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學到技能得到認可變得更自信。

第二個好是對村里:通過直播平臺帶動了村里的農產品銷售,大家收入增加了。

第三個好是對大家:通過直播把村里的美景美食分享出去,外面人可以分享到美,而村里的美可以變成“美麗經濟”,對大家都好。

雖然才開播短短一個月,但從零基礎開播到成功出單,劉念燕很有心得:“不能害羞,要和大家聊天,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文化、美景和美食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看到我們山里原生態的產品。”

劉念燕主要是在抖音平臺進行直播,賬號名叫“苗家劉姐”。翻看她的直播記錄發現,一個月來她已經開播了60余場,幾乎是每天兩場,而且每天都能通過直播銷售出農產品。

“現在我已經有1541名粉絲了,而且數量每天都在上漲,我還帶動了鎮上20多名村民開直播。”從一名農民成為一名帶貨主播,劉念燕對自己的轉變十分自豪。“前兩天,縣里還通知我去參加培訓,教授我們更多的直播技巧。”

在榕江,像劉念燕一樣從農民轉變為帶貨主播的還有很多。數據顯示,如今榕江本土注冊主播已有萬余人。

“手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正成為榕江的新風尚。

榕江民族風情濃郁,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豐富,也孕育出了好產品。但是缺乏強的市場運營主體,創新性不足卻制約著榕江高質量發展。

如何破局?唯有用好政策紅利,圍繞“新媒體”做文章。

2022年初,新國發2號文件出臺。各種“禮包”匯聚,為榕江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闖出一條“新媒體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提供了強大支撐。

于是,榕江立足“民族原生態,農業好場景”,圍繞“闖新路開新局文創驅動匯榕江,搶新機出新績互聯助力聚人才”發展目標,因地制宜梳理盤活現有資源搭建平臺,依托新媒體宣傳和銷售兩大功能,通過數字經濟賦能傳統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讓地方美食、鄉村美景、民族文化、農特產品、旅游線路在新媒體新營銷中得到線上線下推廣,讓榕江實現從生產消費“底端”到市場經濟“終端”的跨越。

按照“四園合一·一園多區”的建設模式,榕江打造了集培訓區、直播區、產品區、體驗區、云倉、供應鏈體系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貴州·榕江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園。并在各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組建新媒體服務中心,各村(社區)成立新媒體服務站,全力推進“新媒體+產業+創業+就業”全面發展。

目前,榕江已引進北京家鄉來客、佛山啟夢傳媒、貴州山呷呷、牛耕部落、成都伴山文旅、廣西千衣文化等30余家企業入駐園區,提供人才房40余套。

同時,該縣致力于培育、打造本土產業主播,將非遺傳承人、留守婦女、返鄉創業青年、易地搬遷群眾、弱勞動力者等群體吸納為主播,并形成了一套“新媒體+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課程體系,全面強化新媒體知識技能普及力度。

如今,新媒體如春雨浸潤榕江大地,鄉鎮帶貨能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兩汪鄉烏計村“貴州苗家姑娘”王啟紅堅持通過手機拍攝,在“快手”帶火家鄉農產貨物,年銷售本村及周邊村寨各類蔬菜及農產品4萬余單20余萬斤,銷售額近百萬元,全家4人成立直播團隊,帶動300余戶群眾就業增收。

——八開鎮亞類村返鄉青年韋國良在“快手”直播養蜂,吸引上千人到胡蜂養殖基地學習技術和購買胡蜂,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平陽鄉列辰村網紅小伍,通過直播帶貨僅平陽辣椒一樣就能賣出30萬元。

…………

“新媒體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新路”正為榕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責任編輯:藺凱伊

媒體矩陣


  • 中工網客戶端

  • 中工網微信號

  • 中工網微博號

  • 中工網抖音號

中工網客戶端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

馬上體驗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_Chinese 国产在线观看_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电影_国产在线成人手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