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娛樂

解讀《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如何更好讓黃河文物“活”起來

來源:新華社
2022-07-19 21:13

原標題:解讀《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如何更好讓黃河文物“活”起來

近日,國家文物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從“加強黃河文物資源調查”“實施黃河文物系統保護”“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等角度,全面挖掘黃河文物價值。

黃河歷史悠久、流域綿長,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這些文化遺產穿越時光,為黃河流域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底色。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就相關情況答記者問時稱,編制出臺該文件旨在推動中央重要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提升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水平。

那么,如何更好地讓黃河文物“活”起來,提升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水平?規劃從多角度對推進黃河文物活化利用進行了部署。

規劃分為八個章節,包括規劃背景、總體思路、加強黃河文物資源調查、推進黃河文物全面研究、實施黃河文物系統保護、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組織實施保障。

其中,在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方面,規劃著重強調了四點:一是構建黃河文物展示體系,形成重要展示節點、展示片區和展示帶,構建黃河文化專題線路,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二是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途徑,提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展示水平,實施石窟寺展示陳列提質工程,創建黃河文化遺產主題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三是提升黃河博物館展陳水平。鼓勵利用文物建筑建設專題性黃河文化博物館,推出一批聚焦黃河文化核心價值和突出特征的專題展覽,充分發揮“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作用,促進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聯展、換展、巡展等活動,促進共同發展。四是加強黃河文物新媒體傳播。依托“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打造線上黃河文化體驗與呈現系統。利用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載體,構建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黃河文物數字展示場景。

根據規劃,我國將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基礎上,以黃河沿線文物保護單位為重點,以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為主體,適當兼顧黃河故道地區,全面開展黃河文物資源專項調查,厘清黃河文物的數量、類型、分布、特征及保護利用狀況。(文字:徐可 海報:劉曉磊)


責任編輯:劉云

媒體矩陣


  • 中工網客戶端

  • 中工網微信號

  • 中工網微博號

  • 中工網抖音號

中工網客戶端

億萬職工的網上家園

馬上體驗

關于我們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onlinerecoverysuppo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_Chinese 国产在线观看_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在线电影_国产在线成人手机视频